2010/04/26

生於香港。死於香港


為什麼突然那麼的感慨?原因是最近有一位親戚仙遊了,才發現原來無論生活在香港,或是死在香港,都面臨同樣的問題,那就是“排隊”。

香港的“排隊文化”並不是一件新鮮的事,可能是因為香港本身就是一個小地方,所以往往一呼百應,我僅僅是沒想到,人死了,還一樣的需要排隊。生活在香港,我們經歷排隊的情境,每一天都在發生,從通宵排隊買球票,排隊買樓,排隊抽新股票,那怕是參觀書展、漫畫展、電腦展…以及到盂蘭節派米,麥當勞買漢堡換禮品等等;不管是要錢的?還是免費的?通通都要排隊。只要有人搶著要的東西,就會越來越多人加入排隊的行列,也許這種情況在其他的地方也同樣發生,只不過是在香港?更為常見。

以上提到的,都是自願性的排隊熱潮,生活在香港最痛苦的就是“非自願性排隊”。現在香港樓價不斷飆升,已經脫離一般市民可負擔的水平。所以政府就建造公屋、居屋和夾屋,協助市民安居樂業。一般市民就在這種無可奈可的情況下,加入輪候公屋的排隊大軍,但是一般家庭平均輪候公屋的時間起碼三年,等候超過六年的大有人在,還要做資產審查,超過入息和資產限額的家庭,根本就沒資格申請公屋,就只有排隊抽居屋和夾屋的份。

我們的曾特首曾經出來呼籲香港市民多生小孩,提升香港的出生率,可是一般適婚的年輕人,兩個人的工資就已經超過了公屋的入息和資產限額;盡管居屋和夾屋價格比市場價格為低,但是給了房子的供款,剩下的還夠養育一個小孩嗎?一個小孩已經花費甚巨,惶論再多生幾個?


唉,人死如燈滅,以為死了就不用再排隊了,沒想到一樣的要排。香港每日大約有100人死亡,當中不少選擇火葬,令骨灰龕位愈見緊張,目前要輪候政府骨灰龕位往往最少要6個月至數年才可等到先人入龕為安,對於傳統中國人的觀念,先人死後,縱使不是土葬,亦希望先人有安息之地;加上香港人口老化,輪侯者再加上新增加的,數字一直增大下去。輪候骨灰龕位需要的時間超過等候公屋,長生店代客保管骨灰動輒三至五年,去世猶如「死無葬身之地」,但是安放私營骨灰龕,除了價格昂貴外,最近又因合法與否的問題,讓市民不敢亂做決定,把先人放在私營骨灰龕,不能為先人覓得永久安身之所,只匿居於長生店,令先人「葬無安身之所」。

這樣看來,只要是生在香港,活在香港,甚至是死在香港,通通都逃不過這種“排隊”的宿命!!!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